2008年1月23日 星期三

回家前的心得(四)-Cultural Shock

我想這應該是最後一篇在荷蘭打的心得.....,因為行李還沒打包完,但明天就要走了XD。

最後這篇來提一下我這陣子在歐洲生活時遇到的一些不一樣的生活習慣、文化衝擊和雜七雜八的事情。

(1)什麼時候洗澡:就我見到的華人,多數都在晚上洗澡,但是我宿舍的人們常常是早上洗澡或是他們想洗的時候就洗澡,有人說這樣有refresh的感覺,給予一天美好的開始。

(2)在宿舍也注意穿著:台灣大學男生or女生在宿舍通常是衣衫不整的,但在這裡除了早上剛起床的時候,多數人都會至少穿牛仔褲,換上類似外出的衣服,頭髮也會shedo一下,保持比較能見人的狀態;小弟依然故我,除非有要出門,不然就是穿著睡衣睡褲藍白拖,頭髮炸開地在宿舍走來走去,難怪異性緣一直不佳,囧。

(3)歐洲人喜歡吃生菜:我們上次把生菜和青椒(&黃、紅椒)拿來炒,讓旁邊的德國人覺得很不可思議,他說他們從不這樣吃,生菜就是要生的吃,我也只能說我們不習慣吃生菜。

(4)荷蘭的飲食習慣:有人說荷蘭菜跟英國菜是有名的難吃,我不予置評;荷蘭人的飲食習慣是午餐吃三明治、一顆蘋果或是橙、配上咖啡解決一餐,晚餐才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餐,通常會吃沙拉、馬鈴薯泥、肉類和青豆湯,就我見過兩次荷蘭人煮的菜,是煮得還滿隨便的....,在餐廳吃也不會特別難吃,但也不會特別好吃。另外就是在荷蘭超市可以找的到的飲料種類很少,大部分是碳酸飲料、果汁、酒類、乳飲料(牛奶、酸奶、優格等等),沒有冰咖啡、冰紅茶(因為他們不習慣喝冰的咖啡和紅茶),或是其它雜七雜八的飲料,所以我曾經試著做台灣早餐店的冰紅茶,但是失敗(Orz)。

(5)歐洲沒有Starbucks?!:來了一陣子之後,上網查發現荷蘭一家星巴克都沒有(去年11月才在Schiphol國際機場開了第一家),讓中星巴克毒的朋友痛苦不已,其實歐洲大國只有德國、法國和英國有,比、盧、西、葡、北歐三小國目前應該都沒有。

(6)歐洲妹很辣??!!
關於此點,我想比較中肯的說法是,歐洲女大學生一般比較重視穿著,就算身體暴露的程度不及台灣辣妹(也有可能是我來錯季節),在化妝(尤其是眼妝)和穿著上比較有重視,所以整個人會比較亮一點。至於各國女性的長相,我比較喜歡波蘭女生,因為眼睛通常很迷人,而且身材比較瘦小,荷蘭女生通常比較圓潤一些,身高也常常讓我自卑,我某位男同學特別愛荷蘭女性,我個人比較喜歡瘦一點的;法國女生部份就真的很會穿衣服,長相也比較有稜有角。


(7)關於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
我最近聽到兩段話,一段是:「我們出來交換的學生應該是比較『國際化』的」,另外是某校企研所所長對於研究生的訓話:「你們上課的發言太少,無法感覺到你們想成為『國際化』人才的企圖心!」
小的我不常出國,上次出國是國中去日本迪斯耐玩,對於日本便利商店販賣許多色情書刊感到興奮不已,阿不!是驚訝不已,自然不是什麼國際化的人才,但是對於上述兩段話對於「國際化」的使用,實在感到刺耳;難道國際化就是出過國、會講幾句外文嘛??那一個跨國公司總裁整年在全球飛來飛去,英文以外的語言幾乎不會,你會說他/她不夠「國際化」嗎?他是跨國公司總裁耶。
那上課不積極發言,就不能成為「國際化的人才」嗎?上課積極發言、搶著發言才夠格當國際化的人才嗎??「國際化」難道就只反映在競爭的激烈化嗎???如果是我斷章取義,我承認我水準不夠理解上述的話,但如果不是,這位所長的發言讓我感到很失望。
天下雜誌(363期)有登出作家龍映台對於「全球化」的省思,我想沒有人會為了我這篇文章去翻閱,所以我就我所記得的部分簡介一下。龍女士主要的意思是說,她看到台灣的人對於國際化的焦急,去書店看到商業書籍、雜誌、眾多種類的英文學習書籍,往往強調「要國際化,我們不要落後,要學英文,我們不要落後」的觀念,但她同時也看到台灣人對於國際化觀點的「狹隘」,因為台灣人認知中的國際化,都是從「競爭」、「輸贏」的角度去看的,對於「人文的關懷」極少,她覺得當地球村在科技的幫助下已經不是夢想的時候,「國際化」所代表的意義不只是競爭而已,而是對於全球議題與問題的關注與關懷,意思是其它國家的問題也是你我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隨著地球村的成形對於你我的影響比過去更大!!

另外我有一位學長寫的一篇文章我也覺得不錯,跟大家分享:
http://www.wretch.cc/blog/kevincswu&article_id=11771105

嗯,寫到這裡,我要去打包了,有機會跟大家在討論、分享我在歐洲的心得。

1 則留言:

yamaha90cc 提到...

真是個豐富的國際化生活~~~
不過我真的不能原諒你的髮型
~你代表的是方門也~

回來後記得要跟我說故事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