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7日 星期四

one thing at a time

上面這張是我的銀行提款卡,裡面沒幾塊錢,我主要想說的是,我得到它的過程與感想。

首先我要到銀行去開戶,我算非常幸運,一個多小時就完成,而且幫我開戶的小姐長得不錯,所以我相當滿意(住我附近的中國同學,去了三次銀行,填了三次一樣的資料,快一個月了還沒開戶成功);開完戶後,美麗的小姐告訴我,五個「工作天」後,我會收到這張卡,到時要再到銀行設定密碼(activate,大陸話「激活」),差不多五天後,我到了銀行「激活」了我的卡,過程不到五分鐘。

看起來,我得到這張卡的過程真的是非常順利,那我幹嘛還要寫文章靠夭呢?
我在荷蘭順暢的開戶過程跟台灣比起來,其實真的是一點都不順利;在台灣開戶,大概只要一個多小時,就可以拿到帳戶+馬上可以用提款卡,跟這裡比起來,簡直順利太多,荷蘭佬的效率真差!!

再來,我聽到認識的澳門朋友講她在大學上數學課的過程;她說:「某天上分數的除法,老師告訴我們要一歩一歩地慢慢算,分數的除法要先通分、然後其中一個變倒數相乘,劃掉一樣的部份...something like that....最後得到結果」那個朋友說,她上完第一次後決定從此翹課,直到真的不懂的部分再去。

這兩件事情的關連是,one thing at a time(一歩一歩來),我某天在想,在這個號稱物流超強的國家,怎麼會有這麼多沒有效率的事情,因為他們「一歩一歩來」,如果他們數學是這樣教,為什麼歐洲拿諾貝爾獎的人數硬是比台灣、中國人多,因為他們「一歩一歩來」。

從小我們在學校,常常學到一些公式來套,可以很快地得到答案,但多時候,我們不知道公式為何是公式,但我們知道我們可以得到答案,我們被教導要用很有效率的方式去完成一件事情,希望一次解決,我們可以很快地開好戶,很快得到解答,但我們有時候並不了解,解答為何是解答。

再從生活步調來看,在荷蘭,至少在我所在的小鎮,工作是工作,休息是休息(我一堂課的教授甚至時間到了就走人),週日幾乎所有店家不營業,到週一多數店家甚至下午才開店,因為monday總是blue,在荷蘭,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one thing at a time;但在台灣,會看到上班族飲食不正常,加班的天數比不加班的天數多(該死的責任制),上班族的生活常常是mix的,one thing at a time,別鬧了,明天跟老闆報新產品,哪有時間吃飯。

哪一種生活方式與哲學比較好,畢竟我還沒有就業,沒有足夠的人生經驗來下判斷,但我在想在荷蘭看到很多事情是慢的,有時候甚至是不效率的,難道他們過的就比我們差嗎?我們開戶省下來的時間,都在幹嘛呢?

1 則留言:

Lori 提到...

其實工作會發現,每次加班都是差不多那幾個。當然有時候工作量太大加班是必要的,但有的人就是會花一堆時間在公司加班,好像不加班就對不起公司似的。不過要不要加班其實自己還是有決定權的,沒什麼特別的事要弄,幹麻不準時下班阿?台灣人真的有點病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