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4日 星期五

旅行與人生的奧義?!

圖:研究所同學傳給我的東西,是在挖苦歐盟各國人的漫畫,ex:左上角的像英國人一樣地烹飪。(據說英國人煮菜是有名的難吃,比荷蘭菜還糟,旅遊生活頻道的英國人奧利佛會紅,就是因為他會煮,或是煮得比較不難吃?)

旅行與人生的奧義...這是大前研一一本書的書名,
他說如果沒有過去那些旅行累積的經驗,就沒有今日的大前研一...
我沒有他那麼偉大,也不像他去過這麼多地方,以後應該也不會出書闡述到歐洲半年對自己人生的影響之類的,但在交換生活的最後一次遠遊之前,我想寫寫自己對於旅行的一點點看法跟心得。

對於不同的人來說,一次愉快的旅行所需具備的要素不同。

有人會覺得找對同行夥伴就成功一半了,但我覺得這點還滿難的,假設大家都是第一次到一個地方,每個人想看的景點不同、看同樣東西得到的感想不同、甚至走路的速度都不一樣,有的人需要比較多的照顧或叮嚀,此時需要的是彼此的包容、幫忙,每個人要去調整自己的心態等等(這點是我個人難以做到的地方),所以我認為要找到非常志同道合的旅遊夥伴是有困難的,但換個角度想,旅行是更深入暸解夥伴和自己的好時機。

有詳盡的事先規劃?!
「成本效益」和「效率」是學商人士常接觸到的名詞,因為時間與金錢預算的關係,前述觀念對於我在旅行時的也產生極大影響;在事前規劃行程、或是旅程進行時,我會想盡量走到最多的地方、吃到「該吃」的東西,也就是說我有趕行程的傾向,只是導遊換成我自己;但是我漸漸發現,我在旅程或是出遊最快樂的時候,都是在不需要趕行程的時候,這時候比較有心情去東看西看,每樣東西都有可能是新的發現;再者,旅遊規劃有一些限制存在(就像管理的規劃趕不上變化一樣),每本旅遊書或網路上每個人寫的旅遊心得一定會有不一樣的地方,你很難照單全收,何況即使有些地方去了不只一次,還是覺得會有該看而沒看到的地方(個人親身體驗),但就算自絕該去的地方都去了,就是好的旅行嗎?我不知道...;我後來漸漸感覺,旅遊不該只是按表操課,也要適度的「脫稿演出」。

反觀我在「台灣」
如前所述,會希望每次旅行將預算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是反觀我在台灣的時候,很多地方我沒去過,很多東西我沒吃過,我不知道高雄的壽山多高,愛河多長,我也不知道「前」中正紀念堂,是誰建的,之前還搞不清楚是「大正至中」還是「大中至正」;的確,因為在歐洲的時間短,所以確實該多花點時間去體會,因為下次不知道是何時到來,中正紀念堂雖然已經沒有了,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去「民主廣場」,不過以後我好像也不會去查到底是誰蓋的,這是我們懶得了解自己,卻積極想去了解別人的部份展現嗎??或許是吧...。

嗯,再過幾個小時之後,我即將出發前往西班牙,展開20天的旅程,請大家祈禱我不要被搶或是遇到小偷XD。

1 則留言:

mrchina 提到...

這個圖片畫的真好
想那嚜多幹嘛呢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啦
如此簡單而已